人工智能助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
人工智能助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
作者:吕雁葭
此文刊载于2018年3月21日中国知识产权报
人工智能就是要让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大数据、微电子和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性能持续提升的同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积极合理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专利代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专利代理人的工作效率。专利代理工作中涉及的大量中外文翻译工作未来或将由人工智能承担。201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开发出利用人工智能的专利文献翻译工具,其提供的专利文献可在多种语言之间进行互译。该翻译工具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人的翻译,相比之前基于统计模型的翻译工具,能够产生出更加贴近自然语言习惯的翻译结果。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引入人工智能翻译作为辅助手段后,无疑将提升专利代理人的工作效率。
专利代理机构的流程管理将受益于人工智能而变得更加可靠、灵活和便捷。流程事务琐碎、繁杂,但至关重要,流程上的失误往往会给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造成巨大损失。在流程管理中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减少错误的概率,提高管理的可靠性。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流程节点的自动监控、案件信息的自动识别、文件自动生成和转发等,使流程管理变得更加顺畅快捷。
与此同时,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另一用武之地。截至2017年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41万余件,显现出我国专利事业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着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目的是加快实现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专利代理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的重要环节,充分运用现有技术进行专利检索是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专利检索,可以帮助申请人避免重复的专利申请、合理确定保护范围、启发申请人的创新思路。2016年,IBM成功推出人工智能律师ROSS,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无监督学习技术,经过数以百万计的法律案例和人机互动训练之后,能够像律师一样收集证据、做出推论,给出与证据高度相关的答案。如将类似技术应用于专利检索,则有可能实现从交底书自动提取关键字、基于关键字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筛选、推荐最相关的文献等功能,在减少检索时间及人力成本的同时,提供高度精准的检索结果。
自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来,我国专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专利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专利价值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重视专利,希望通过专利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规避经营风险,或者实现从科研成果到经济效益的转化。相应地,专利维权、专利侵权纠纷应对、专利价值评估、专利的转让许可拍卖等服务目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工智能在发现侵权产品、识别现有技术、合同审阅、文件起草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其有助于降低专利代理机构提供上述服务的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客户对服务的需求,从而为专利代理机构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大力提倡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表明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寄予厚望。专利代理行业应当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积极加以利用,使其为行业发展助力,在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